■葉洪光(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教授、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
紡織文化遺產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歷史文化資源,紡織文化遺產在當代具有歷史、地域文化、藝術、科學和開發(fā)利用價值。保護和利用好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繼承和發(fā)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增強行業(yè)凝聚力和自豪感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截至2014年底,在國務院公布的第一至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涉及紡織文化遺產的共有163項,其中傳統(tǒng)美術類48項、傳統(tǒng)技藝類48項、民俗類67項。如以蘇繡、湘繡、粵繡等為代表的刺繡,以蠶絲織造、緙絲等為代表的織造技藝,以苗族蠟染、白族扎染等為代表的傳統(tǒng)染整技術,以中山裝、旗袍為代表的傳統(tǒng)服裝制作技藝,以紡織蠶桑習俗和蒙古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服飾為代表的民俗等,都是紡織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表現體系。
荊楚紡織文化特點鮮明內涵豐富。湖北地區(qū)紡織文化遺產資源豐富,類型齊全多樣。按照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十大類項目,紡織文化遺產主要包括在傳統(tǒng)美術、傳統(tǒng)技藝以及民俗中。
荊楚地區(qū)紡織文化遺產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分布廣泛、類型齊全。荊楚地區(qū)的紡織遺產資源分布在湖北由東自西覆蓋黃岡、黃石、鄂州、武漢、天門、荊州、宜昌、十堰、恩施及神農架十個地區(qū),縣市級的紡織遺產也遍布湖北。二是歷史悠久。湖北省是歷史上絲綢紡織產品的盛產地,兩千多年前的楚國刺繡,技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荊州地區(qū)馬山一號墓出土的戰(zhàn)國中晚期的絲綢錦繡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被譽為“地下絲綢寶庫”。三是特色鮮明。受湖北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因素的影響,紡織文化無不浸透著荊楚地域的風土人情和民俗習尚,在世代相襲的過程中造就了紡織遺產鮮明的個性,使其具有強烈的本土藝術感染力。
荊楚地區(qū)紡織遺產的技藝同樣具有四方面特性。一是工藝性。作為民間手工技藝和傳統(tǒng)美術,無論是紡、織、染、纈、挑、繡還是縫紉、編結,都有很強的工藝性特征。在制作過程中,按照各自不同的工藝特點,進行生產和創(chuàng)作。二是藝術性。紡織文化遺產中的刺繡、香包、纏花等傳統(tǒng)美術類都屬于藝術的范疇,即使是列入傳統(tǒng)技藝類中的織錦、藍印花布、蠟染等也都是工藝美術品,因而也具有了藝術的屬性。三是傳承性。在聯合國相關文件的表述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表現形式。湖北地區(qū)紡織文化遺產秉承這一原則,具有傳承性特征。四是地域性。荊楚地區(qū)紡織文化遺產作為地域性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圖案純樸、色彩艷麗、構圖簡潔、造型夸張、類型多樣、繡工精致。
荊楚紡織文創(chuàng)品研發(fā)展銷要著眼當地放眼世界。對荊楚紡織非遺產品如何進行傳承與保護?概括而言就是:多知當地史,了解當地情;多說當地話,多做當地事。通過開發(fā)文創(chuàng)衍生品,讓荊楚紡織回歸生活、走向藝術。
武漢紡織大學是唯一以紡織命名的高校,紡織、服裝特色鮮明,設計學科是湖北省一級特色重點學科。其紡織非遺研究距今已有十年的歷史,在2006年建立的“武漢紡織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的基礎上,武漢紡織大學于2013年10月掛牌成立了由湖北省文化廳和湖北省教育廳共同授予的省級科研平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該中心建立了紡織非遺傳習基地,其中包括傳習館4間、制作室1間、會議室、大師工作室、理論研究室、設計室5間,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為湖北省紡織文化遺產的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臺。2015年至今,武漢紡織大學已舉辦了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刺繡培訓班、漢繡研培班、民間挑花培訓班、傳統(tǒng)棉麻織造培訓班、服飾民俗班、民間繡活(陽新布貼)班等7期,培訓學員300余名。
武漢紡織大學的學生通過在學校開辦的公選課上學習漢繡手工藝,自主設計相關衍生品并通過新媒體平臺售賣,銷售非常紅火,吸引了眾多媒體跟蹤報道。有的學生畢業(yè)后放棄企業(yè)的工作機會,自主創(chuàng)業(yè)做漢繡衍生品設計。
針對紡織非遺衍生品的研發(fā),目前雖還處于初級階段,但從國內和國外兩個維度來看,均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在國內,目前已為土家山寨公司開發(fā)了織錦衍生品、為武漢非遺公司開發(fā)了刺繡靠枕系列產品等,并參加了2018年、2019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舉辦的“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放眼國外,荊楚紡織非遺創(chuàng)新產品受邀參加了東歐、新西蘭、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韓國及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舉辦的文化交流展,多件作品被主辦方收藏。 武漢紡織大學參與或創(chuàng)作的紡織非遺衍生品還亮相2016年5月在新西蘭舉辦的“楚漢神韻”非遺展,其中由學校老師與企業(yè)共同設計開發(fā)的紡織非遺系列產品受到了新西蘭民眾的廣泛歡迎,在后續(xù)展銷過程中收獲了千余件的銷量。由此可見荊楚紡織品的世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