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研學STEM探索》動手實踐課程包
■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笥浾?nbsp;江玉婷
5月1日,“故宮客流爆棚提前半小時開門”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當日閱讀量達1932.5萬次。同日,八達嶺長城景區(qū)發(fā)布游客流量預警,僅5月1日~3日網(wǎng)絡購票人數(shù)達4.875萬人次……北京,不僅是假期旅行的打卡地,也是研學旅行的熱門站點。對于后者來說,如何讓孩子完成一場有成長價值的探索,是所有學校、家長、研學機構需要思考的議題。
研學旅行的“熱”與“冷”
“北京就像一個‘圣地’,每年都有研學機構一火車一火車地把全國各地的孩子帶到北京?!鄙虾h边h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戴昊描述北京研學“熱”。
與此同時,從研學實踐教育的層面來觀察,北京研學旅行現(xiàn)狀卻“遇冷”。孩子們常常會拿到一張薄薄的傳單,或是彩印的旅行手冊,上面是景點概況、路線圖。一些導游給孩子的講解內(nèi)容,跟成人團相差無幾。按照路線圖,導游帶學生們逐一走過景點,全程以參觀為主,鮮有動手實踐環(huán)節(jié)。這樣的“研學旅行”脫離了教育語境,背離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更趨向于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個“教育+旅游+文化”的簡單“拼盤”。
早在2019年,璞遠深度調(diào)研和分析北京研學旅行的現(xiàn)狀,看到了研學實踐教育的轉型升級需求。作為一家曾開發(fā)《長江三峽STEM科學探索》《中國天眼STEM科學探索》《良渚古城STEM科學探索》等重點研學基地官方研學課程的研發(fā)機構,璞遠將目光投向北京,決心打造一門以青少年研學旅行實踐教育視角展現(xiàn)北京風貌的研學課程,提供一套“觀察訪問+探究體驗+動手實踐”的系統(tǒng)解決方案。
另一條時間線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申報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及研學旅行運營服務項目”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改革發(fā)展項目庫2018年度入庫項目名單”。在這一背景下,百科社新媒體中心主任張新智正在探索融媒轉型,將研學教育作為突破口,逐步推動項目落地。“學生不只是來到了北京,我們希望這一趟對他們而言是有意義的、有收獲的,能深入理解以北京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歷史底蘊”。張新智說道:“這也是出版社傳承文化、普及知識的社會責任?!?/p>
2019年6月,璞遠與百科社共同策劃《北京研學STEM探索》一書,該書計劃于2021年5月正式面市。這是一本集旅游攻略、百科知識、研學日志、動手實踐為一體的權威性研學實踐讀物。編委會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大維度,按主題設計了六大課程,再由4項STEM實踐探索活動滲透科學與藝術素養(yǎng)。此外,百科社特向編委會開放了《中國大百科全書數(shù)據(jù)庫》。該數(shù)據(jù)庫擁有14萬條目,由3萬余名頂尖專家學者包括華羅庚、錢學森、袁隆平等學界泰斗撰寫,有力保障了《北京研學STEM探索》知識的準確性。
STEM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其實孩子們對北京有一些符號化的認知,比如天安門、長城、故宮等等。我們要做的是,讓他們知道這些符號背后的知識與故事?!辫边h課程研發(fā)中心負責人謝天天說道。
“情境教學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敝x天天介紹情境教學在研學課程中的應用。例如第一課《我愛北京天安門》通過2種途徑展現(xiàn)天安門廣場之大:一是通過數(shù)據(jù)說明——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二是具象化地呈現(xiàn),廣場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
教育性原則是研學旅行的第一原則。編委會策劃《北京研學STEM探索》時,同樣遵循這一原則。第五課《胡同、四合院》有這樣一句話:“上海有弄堂石庫門、湘西有吊腳樓、福建有客家土樓……”這其實是在提醒學生,可以基于自身的真實生活和發(fā)展需要出發(fā),進行知識遷移,從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地域建筑特征的成因。當學生漫步在胡同中,不僅可以了解其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還能調(diào)動多維感官去想象歷史上古人在四合院的生活。
而STEM的重要價值在于,教師可將多門學科融合進研學旅行的框架內(nèi)。以“四合院里看門道”為例,這一活動將動手制作與“全息投影”設備相結合,是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技的一次高度融合。學生在模型上粘貼門釘、門簪、門環(huán)、抱鼓石、立體門柱、門聯(lián),在動手中理解構件功用,再度回顧四合院文化。學生利用“榫卯結構粒子”搭建框架,按照比例裁剪、拼接PVC塑料膜,安裝全息投影裝置。當全息投影裝置和手機一起放置在包裝盒內(nèi),學生能通過“四合院的門縫”看到胡同里人們生活的立體影像。值得一提的是,璞遠研發(fā)的榫卯結構粒子轉向件獲國家專利。
這一系列環(huán)節(jié)涉及歷史、人文、數(shù)學、工程學、結構學、光學,甚至包括美學。“如果教師只是用講的形式,這些學科的知識點同時出現(xiàn),就會顯得違和。但在研學實踐活動中,出于對老北京生活的強烈好奇,整個學習過程呈現(xiàn)出圓融的狀態(tài)?!敝x天天認為,STEM其實是對知識的解構與重構,幫助學生重新建立對一個問題的理解。
《北京研學STEM探索》不僅在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圖文的編排上也融入了探索元素?!斑@本書就像一份尋寶圖,孩子拿著它向外尋找北京這座城市里的寶物,同時也在向內(nèi)尋找自己人生中的寶物?!痹摃熑尉庉孅S磊講述了一次難忘經(jīng)歷。她和兒子曾拿著這本書一同前往國家博物館,尋找開國大典上升起的那面五星紅旗。兒子率先找到了紅旗,異常興奮。
這次經(jīng)歷給黃磊留下了深刻印象。下印廠前,她將這一部分設計成開放式問題——“孩子們,在國家博物館里有一面對中國人民來說意義極為重大的國旗,你們能找到它嗎?”她將最初的安排比作“劇透”,之后的調(diào)整視為“保持神秘感”。黃磊說:“如果一開始,我們就僅僅把它當成一個知識點,直接告訴孩子。即便孩子找到了,可能也沒有那么深刻的印象?!边@一處細微的調(diào)整包含著出版者的深思與考量,是編輯與讀者之間的一次無聲對話。
送給下一代的禮物
“我們希望圖書能夠觸發(fā)孩子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就是愛,愛北京、愛國家,同時愛生活?!睆埿轮钦J為,這是《北京研學STEM探索》真正的價值所在。
與此同時,《北京研學STEM探索》折射出張新智對青少年的關注。北京是美的,建筑是美的,文物是美的,置身于其中的孩子僅憑樸素的直覺,也能天然地感受到美。《北京研學STEM探索》則清晰地告訴他們,美的由來、美的規(guī)則,以及如何創(chuàng)造美。無論是故宮,還是八達嶺長城,研學旅行中的每一課,都是一次觸動興趣的嘗試。“有的孩子可能從小讀了很多書,但遲遲找不到興趣所在。如果他通過研學旅行找到了一個興趣點,回去以后深入研究,進一步樹立人生志向,當然是一件更好的事?!睆埿轮窍M袑W旅行的終點可以成為人生路上中的一個起點。
“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葉茂。”黃磊認為,一個國家的文明傳承,建立在個體的情感認同、價值取向上。圖書在編排時緊緊把握中小學語文教科書,引入課本中的相關片段,拓展作家的相關文學作品,從歷史、人文、科學、教育多個維度呈現(xiàn)北京風貌。例如,《胡同、四合院》展現(xiàn)了郁達夫眼中北京的四季,跟著林海音、老舍游四合院,聽汪曾祺講胡同文化,閱讀戰(zhàn)地記者蕭乾筆下的《老北京的小胡同》?!拔覀兿Mㄟ^豐富的圖文資料,幫助孩子們形成真、善、美的價值觀。”黃磊說道。
加入璞遠之前,謝天天在中學做了十幾年教師,教過生物、化學、科學。他有一個深切的體會,學生喜歡做實驗,但學科學習往往以理論知識與習題訓練為主,對于解決實際問題作用有限。STEM更像是通向科學探究的一條道路,能夠承載科學研究的步驟:發(fā)現(xiàn)問題、做出假設、進行論證,假設成立便得出結論,假設不成立便提出新假設,循環(huán)往復。學生在試錯中培養(yǎng)科學精神,在失敗中不斷反思?!胺此际呛苤匾囊豁梼?nèi)容,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他會產(chǎn)生情感、逐漸形成完整的價值觀?!敝x天天認為研學旅行是一塊試驗田——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在廣闊天地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在整本書中,戴昊最喜愛的章節(jié)是《我愛北京天安門》。電話里,他興致勃勃地描述這一章的STEM實踐探索活動“科技立體相框”,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充滿著溫情與喜悅。戴昊對天安門的熱忱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爺爺是上海人,在北京工作了38年。戴昊對爺爺?shù)淖畛跤∠?,來自于爺爺與父親站在天安門前的合影。戴昊的外婆曾經(jīng)作為南京市勞動模范代表到北京開會,也在天安門前拍照。這是外婆最喜歡的一張照片,永遠被擺放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
莊重的儀式感,同樣在戴昊身上浮現(xiàn)。他第一次來北京是在大學時代,代表武漢大學參加第一屆《海峽兩岸知識大賽》,在賽場上認識了許多來自臺灣地區(qū)的小伙伴。在一個冬日,他們起大早趕到天安門廣場。那是戴昊第一次和臺灣同胞一起看升旗儀式,共同見證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即便時隔多年,升旗時的場景仍歷歷在目。對于戴昊來說,《北京研學STEM探索》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記憶。同時,作為一位父親,這也是他留給下一代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