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越街道中心小學學生展示剪紙作品
■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笥浾?nbsp; 江玉婷
關鍵詞 非遺傳承 文化傳承 課程設計
4月17日,“三星堆黃金面具用米也能做”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當天閱讀量達4822.1萬。米塑非遺傳承人張?zhí)鹎逵H手捏了一個迷你版“三星堆黃金面具”。有網(wǎng)友評論:“希望能一直傳承,不要消失。”這不止是網(wǎng)友的心愿,不少中小學也在非遺傳承的路上探索。
傳承中華文化
“剪紙和文明其實是一樣的,如果沒有人傳承,很難持續(xù)下去?!闭憬〗B興市小越街道中心小學非遺剪紙教學傳承基地負責人倪燕說道。
倪燕目睹了剪紙的式微:婚喪嫁娶中的手工剪紙已經遠去,西式婚禮驟增,工業(yè)化的浪潮拍打下,這一代孩子很難在生活中見到手工剪紙。上虞區(qū)是江南剪紙流派的發(fā)源地,利用這一民間文化資源,學校自2004年起圍繞“課程——社團——活動——評價”四大環(huán)節(jié)開展剪紙教育傳承研究和實踐。經過多年積淀,剪紙已經成為小越街道中心小學的特色,形成以剪紙教育為突破口的藝術特色教育。學校被評為上虞區(qū)首批非遺傳承教育基地、紹興市非遺傳承基地、浙江省非遺傳承基地。
最初,小越街道中心小學的剪紙教育僅限于技術層面。隨著探索深入,學校逐漸意識到,要把剪紙技藝傳承下去,更重要的是精神內涵?!昂⒆觽円鎸嵉馗惺艿?,我想用剪紙來表達某一種期望、某一種愿望,這才是真正的傳承?!蹦哐嘟榻B,剪紙源于生活,剪紙教育也要從兒童的生活出發(fā),以剪紙的形式傳遞情感、記錄時代。
上海市民辦萬源城協(xié)和雙語學校是一所國際學校,有近30年辦學經驗,國際化程度很高?!爱斈阍较蛲馔卣梗綍庾R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毙iL全力說道。在這里,中外交流是常事,自我介紹是第一課?!拔覀兘衖dentity,身份認同,你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從哪里來,你有哪些特點。對外表達時,學生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那么中華歷史、中華文化必然是表達內容?!比Ρ硎荆瑢W校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引入傳統(tǒng)文化,其中非遺教育是一個固定板塊。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這所雙語學校的校園內,有一座從江西原拆原建的木質古建筑。這座老房子成為中國古建筑課程的教學現(xiàn)場,學生抬頭環(huán)顧四周,就能看到榫卯結構、斗拱結構的鮮活應用?!拔覀儼压沤ㄖ闯梢粋€容器,當中有大量非遺技藝的傳承和體現(xiàn),比如黃楊木刻、磚雕、石雕、漆器等等。”上海璞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昊介紹,璞遠正在與協(xié)和雙語學校共同打磨中國古建筑課程,以建筑為載體,讓孩子們體驗非遺所蘊含的科技、藝術,傳承民族智慧和民族記憶。
“我們傳承給孩子的,不只是中國人自己的故事、藝術表現(xiàn)形式,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精神特質,是仁義禮智信,是溫良恭儉讓,是忠孝廉恥勇,是中國人自己的價值觀。這是我們開展這項活動更大的收獲?!毙陆嗌倌陜和霭嫔缟玳L徐江在線上頒獎典禮上如是說。新疆青少社聯(lián)合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教育局舉辦了首屆“讀匠人故事,尋中華匠心”主題閱讀活動。“中華匠人精神傳奇故事圖畫書”通過《大藥房》《烤鴨王》《大鞋匠》3冊繪本,講述匠人故事、展示非遺魅力、傳承匠人精神。
打造課程體系
南開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呂國強常常向教師講起一個詞——文化尋根。這是他對學校非遺課程的期待,也是他對教育的期待。
南開大學附屬中學的非遺課程可以追溯到一次竹編精品展。當時學校舉辦閱讀節(jié)期間恰逢母親節(jié),圖書館組織了“讀書節(jié)遇見母親節(jié)”主題活動,教師帶學生制作了竹發(fā)簪,學生將發(fā)簪送給母親。圖書館館長徐超記得,活動反響特別熱烈。學校也由此開始思考,如何將非遺活動打造成非遺課程。
先動手體驗、再了解歷史及知識、最后學習技能。這三步是南開附中對傳承非遺、建立學生素拓課程模式的有益探索。以竹編課程為例,學校設計了課程研發(fā)、竹編專題展覽、竹編課程體驗三大環(huán)節(jié)。徐超選取蘇東坡詩中的“不可居無竹”為主題,師生由竹入手,尋找與竹有關的詩詞、典故?!斑@是‘挑一壓一’的十字編,要注意孔眼結構,掌握好距離?!狈沁z傳承人錢利淮現(xiàn)場示范竹編制作過程,帶學生參觀竹編主題展覽,欣賞竹編藝術品,介紹竹編發(fā)展歷史。
小越街道中心小學形成了民間剪紙傳承教學的“十個一”,既課程、教材、協(xié)會、長廊、展館、基地、活動、社團、課題、論文集。目前,學校使用的《小越民間剪紙》校本教材為2.0版本,涵蓋了剪紙的發(fā)展歷程、民俗活動、審美情趣,以及剪紙與現(xiàn)代生活的影響與融合。每冊校本教材都在前言處介紹文化背景,例如剪紙圖案的寓意、西周時期周成王“剪桐封弟”的典故等等。學校希望通過剪紙,讓學生看到人類文化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生活概貌。
在小越街道中心小學,剪紙不只與閱讀、實踐結合,更融入了學科教學體系。一邊是剪紙中的折法、對稱紋樣、連續(xù)紋樣,另一邊是數(shù)學教學中的對稱、平移、旋轉,數(shù)學教師羅金燕看到了兩者間的聯(lián)系,申報課題《剪紙與數(shù)學相結合校本課程教材設計探究》,探索剪紙與數(shù)學相結合的校本課程。學校研發(fā)的《知·紙·志—傳統(tǒng)節(jié)氣兒童趣味紙藝手作》入駐“學習強國”平臺。此外,學校還將剪紙與英語、科學實驗、德育、黨史學習、愛國教育相結合。
2011年,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三里河小學成立小陶器陶藝工作坊,2020年工作坊升級為智能小陶器創(chuàng)新實驗室。通過創(chuàng)新實驗室,學校開發(fā)“人工智能+陶藝”系列課程,包括Python基礎課程——turtle繪圖、Scratch3.0圖形化編程、Blender建模與3D打印、基于開源硬件下Mind+圖形化編程等。
2021年,實驗室有計劃地開展針對性活動,例如通過編程、嵌入電子元件完成智能產品,使用陶藝作品完成定格動畫作品,完成陶瓷3D作品的建模與打印。在三里河小學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中,剪紙和陶藝是重點傳承內容,而3D打印技術的引入,則是傳統(tǒng)技藝與現(xiàn)代科技的一次融合。陶藝教師蘇蓮城介紹,借助3D打印技術,教師可打印出“薄如紙、硬如瓷、明如鏡、黑如漆”的“蛋殼陶”實物,讓學生近距離領略非遺魅力。
走向更大的世界
“我們培養(yǎng)孩子不是為了一個分數(shù),而是希望他們有更多了解世界的機會?!比φJ為非遺所具有的人文精神,能讓學生更好地走向未來。
上海市民辦萬源城協(xié)和雙語學校針對中小學生設計了博物館課程,教師帶學生走進博物館,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下一步,學校計劃將非遺項目以社團的形式,讓學生以選修課的方式參加。借助小學畢業(yè)旅行的契機,學??商崆霸O計“非遺出行路線”,如敦煌之旅、良渚之旅,在集體出行的探究活動中了解非遺、傳承非遺。
日前,南開附中一間占地170平方米的非遺專用教室正式投入使用。教室分為項目展示區(qū)、傳習區(qū)、傳承人三大區(qū)域。師生可以了解活字印刷術和竹編,體驗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剪紙、風箏魏、扎染等具有天津本土符號的非遺項目。作為圖書館館長,徐超希望借助非遺課程,讓學生愛上圖書館、愛上閱讀。令她感到欣喜的是,午休時常有學生來圖書館借閱“淘氣大王董咚咚”系列圖書(新蕾出版社)。該書作者許諾晨以非遺為題材創(chuàng)作,聚焦剪紙、昆曲、竹雕等非遺項目。
“如果要把非遺真正地傳承下去,必須跟教學相結合?!痹谀哐嗫磥?,學校是最適合傳承非遺的場域。在小越街道中心小學,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和紙建立情感聯(lián)系,他們從“撕紙”入門,撕出簡單的圖形并拼貼成畫。掌握剪紙技巧后,中高年級學生進行剪紙創(chuàng)作。圍繞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學校組織了主題剪紙活動。教師帶學生了解共產黨的發(fā)展歷史,講述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學生在剪紙創(chuàng)作中領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深層含義。
“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非遺傳承人和孩子之間的翻譯者?!贝麝徽J為,“非遺進校園”不能成為一次淺嘗輒止的體驗。璞遠從非遺傳承人的知識儲備中找到兒童的興趣點,再以兒童感興趣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同時也為學校提供持續(xù)性教學資源。他希望學生能夠看到非遺技藝中的科學原理和藝術造詣,產生把知識帶到廣闊天地里實踐的欲望。
三里河小學時常邀請大沽河葉家窯黑陶第四代傳人葉廣德走進校園,向師生講述黑陶的制作與歷史,以及現(xiàn)代黑陶工藝的發(fā)展。在擁抱新技術的同時,蘇蓮城還希望能帶更多的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大沽河黑陶博物館、三里河文化遺址,走向更大的世界。